" />
发布日期:2017-09-06 信息来源 : 中国税务报
“以前,基本所有事都要跑到办税服务厅,现在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实现纳税申报与缴费,遇到涉税问题拨打12366纳税服务热线或者微信、QQ咨询都能得到答复。”浙江省仙居县聚源橡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老会计应友顺感慨道:“跟税务机关打了半辈子交道,服务的改变有目共睹。”
纳税人日益提升的获得感,反映的是浙江省国税局“放管服”改革的成效。近年来,浙江省国税局大力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多项创新举措为企业经营、群众办事提供了巨大便利。据浙江省统计局民调中心最新调查显示,九成群众认为“到政府办事比以前更方便”。
立足一个“放”字 放出活力
今年4月,台州市率先在全国实行“十七证合一”,出口退税备案表等17种涉企业表证变成1张表。进出口企业办理相关表证,从原来往返9个受理窗口,减少到只跑1个窗口,全程办理时间缩短到6个工作日,提交的材料减少65%。
数据变化的背后是一系列简政放权的成果。浙江省国税局积极转变职能,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积极规范表证单书,简并涉税资料,简化审批程序,为企业“松绑”减负。
“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工作是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重要内容。我们通过商事制度改革、放宽市场主体门槛,实施税务行政审批目录化管理等改革举措,为企业减轻行政负担,帮助企业轻装上路。”浙江省国税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念好“简”字决,做好“放”字功。在落实简政放权“规定动作”的同时,浙江省国税局创新做好“自选动作”。增值税专用发票免认证范围扩大后,纳税信用C级以上的纳税人不需要扫描认证。在此基础上,该局推进个体工商户纳税信用评级。浙江纳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王建兴表示:“因为发票较少,没有配备专用扫描机,每个月都要跑一趟税务局,碰到月末还要等一个多小时。现在只要鼠标点点就可以,省事多了。”
注重一个“管”字 管出效益
简政放权绝不是让政府当甩手掌柜,唯有科学地“管”,才能彻底地“放”。
“税收债权优先于无担保债权受偿,接到法院债权申报要从早处置;要保障纳税人陈述申辩的权利,否则会留下行政复议的风险……”仙居县国税局在“小崔法苑”普法沙龙中写道。该局由2名公职律师与10多名兼职宣讲员组建成“小崔法苑”讲师团,通过每月一次的普法沙龙,结合真实案例,向税务人员讲解不同情节下自由裁量尺度,规范日常税务处理行为,提升基层税务人员执法水平。
这是浙江省国税局全面推进依法治税在基层的生动案例。近两年,为确保“管”得规范性和有效性,该局根据“法治浙江”建设要求,始终坚持依法治税,坚持依法决策、规范执行和严密监督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一体建设,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依法治税,努力为推进税收现代化贡献更多的浙江实践、浙江素材和浙江经验。
追求一个“服”字 服出效率
“放管服”改革要协同推进,既要放到位、管得住,更要服务好。为做好服务工作,浙江省国税局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主线,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入推进办税便利化,拓展电子税务局办税功能,与APP移动办税系统、自助办税终端有机衔接,形成涵盖办税服务厅、税务网站和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综合化办税平台。
“我们一个月的用票量在500张左右。以前发票缴销都要花费大半天,现在到自助区5分钟就能将业务都办了!”仙居县九州通有限公司的财务人员张蓉如是说。
此外,浙江省国税局持续推进国地税联建办税厅,不断深化服务合作,“一窗一人一机”办税模式让办税更便捷。纳税人办理国地税业务,实现了“到一个窗口、办两家事”,平均可为办事群众节省15分钟~30分钟的时间。(《中国税务报》2017年9月6日 02要闻版 本报记者 董晓岩 通讯员 罗柳燕 王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