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18-01-03 信息来源:中国税务报 | |
日前,浙江省国税局召开全省内控机制建设视频推进会,省市县“一把手”、内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和内控联络员参加了会议,参会人员达2680名。浙江省国税局局长龙岳辉在会上要求“一把手”们进一步夯实主体责任,从长远、大局上高度重视内控机制建设。 “这声‘发令枪’,打得及时响亮。”浙江省国税局督察内审处处长何康伟感叹。他告诉记者,2018年初,国家税务总局将推广上线内控监督平台,这是内控机制建设的信息化支撑平台。目前,浙江省国税局已经完成总局10个内控专项制度、内控指引的“本地化”和试点运行,即将在全省推广。以“制度+科技”为重点的内控机制很快将迈入进行时。何康伟说:“只有各级‘一把手’高度重视、各部门负责人强化主责、内控联络员认真执行,内控机制才能真正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实际上,浙江省国税局已在营造内控文化、凝聚理念共识方面做了不少文章:将内控知识列入党组理论中心组和处级干部专题培训班学习内容,以关键少数先学一步带动最大多数的认识提升;在2017年开展了“我为岗位内控建设献一策”主题征文活动,面向全省国税干部征集内控建设“金点子”,征集到论文829 篇,相关获奖作品也在视频推进会上获得表彰。通过这些活动,税务人员的观念得以改变,从“要我控”变成“我要控”。 何康伟表示,干部认识到位了,制度还得接地气。如果制度“看上去很美”,但到了基层水土不服,管不住风险,干部就不会真正执行,制度也就没了生命力。对此,浙江省国税局以税务总局的内控指引为蓝本,与基层实际相结合,新增风险点40个、风险事项45个,调整防控手段281项,进一步完善了防控措施637条,最终形成了含有937个风险点、1271项风险事项和58个廉政风险点,具有浙江国税特色的内控指引。 在试点过程中,基层税务干部反映部分指引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风险识别程序烦琐等问题。以目前占办税服务厅50%左右业务量的代开发票事项为例,窗口人员如果按照常规程序,完成整个风险识别流程一般要花5分钟左右,拖慢工作效率,如果直接办理开票业务,会产生较高风险。 针对这些问题,浙江省国税局开发了浙江国税内控管理辅助平台,作为税务总局内控监督平台的补充。该平台主要依托“金三”系统,通过有效识别事前风险、快速应对事中风险和及时评价事后风险,实现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比如,针对上述提到的发票代开业务风险,设计了一键实时查询功能,轻轻一点就知道当前业务是否合法合规,耗时从5分钟减至5秒钟。目前,该平台正在云和县国税局小范围试点。试点2个月来,已识别风险事项4335次,处理疑点数据317条,效果较好。 “平台的上线只是内控机制建设的一个开始。内控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作,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龙岳辉表示,浙江省国税局将坚持“往实处用”的目标导向,开拓创新,注重集成,在全国税务系统的内控机制建设中更好地实践“浙江创新”。(《中国税务报》2018年1月3日 02要闻版 陈静 本报记者 董晓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