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17-10-09 信息来源 : 中国税务报
2017年9月4日,浙江舟山国家级绿色渔业实验基地获得国家农业部批复,“绿色渔业”将成为舟山新区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舟山市国税局以此为契机,发挥税收职能作用,运用多种手段帮扶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渔业实现完美蜕变。
催化剂:政策及时给力 推动升级转型
“近年来的减税降费政策提振了企业发展士气,我们有了更多资金用于扩建和研发,公司的转型升级国税局功不可没。”舟山市西峰水产有限公司负责人范国锋说。作为浙江省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舟山市重点培育扶持企业,该公司是省级特色小镇——定海远洋渔业小镇中最先转型的企业之一。今年该公司正式入驻舟山水产品交易中心,投资4600多万元用于建造新厂房和迁建,而税收优惠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定海远洋渔业小镇,正发生着意想不到的巨大变革,数百家水产企业正在各类税收政策的帮扶下砥砺前行。从家庭式小作坊生产到规模化工厂化经营,提高效能无疑是每个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从设备升级、产品制作工艺转型到销售渠道拓展,越来越多的水产品企业开始考量挑战与机遇,而政府的减税“红包”成了催动企业购置机器设备的“一桶真金”。
据统计,今年1月~8月底,舟山市国税局已通过“税银互动”服务平台,向远洋渔业小镇里21户绿色创新型企业提供授信额度2300余万元,减免各类交易手续费70多万元,帮助企业解决就业人员310余人。
助燃剂:服务专业贴心 注入持久能量
“国税局给我很大帮助,原本一筹莫展的局面一下子打开,创业之路逐渐明朗起来。”谈到税收扶持,被评为“舟山市渔业战线先进人物”的定海区长白大满养殖场场长傅学军感激地说。
2008年,面对传统渔业资源衰退、生态恶化等问题,傅学军放下干了几十年的捕鱼工作,转向水产养殖发展。然而,公司开办困难重重。舟山市国税局多次组织“服务下海岛”活动,税务人员为他解读税收优惠政策,办理涉税手续。目前,他的养殖场已有养殖大棚35个,对虾产量400余吨,年产值达1500多万元。
“长期以来的滥捕,导致近海海洋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渔业资源日趋匮乏。增殖放流、养海护渔等绿色渔业新模式才能帮助我们留住这片海。”傅学军痛惜地说。目前,定海远洋渔业小镇已有多家企业主营业务由收购围捕水产品转变为水产品养殖,向绿色渔业大步迈进。
强化剂:政策辅导精准 护航乘风远洋
“他们的工作效率比东南亚同行高30%,整个车间流程很规范。”国际金枪鱼围网组织(WTPO)轮值主席费朗西斯科?修?劳伦参观舟山佳比可公司金枪鱼加工工人操作后惊叹道。
这是舟山渔业公司摆脱单靠拼资源与要素消耗,转型到如今的绿色科学发展的成效缩影。借“一带一路”的东风,舟山远洋渔业积极开展跨国渔业合作和开辟新渔场,越来越多企业乘风破浪,漂洋过海,去往安哥拉、吉布提和印度尼西亚……
舟山市越洋食品有限公司是舟山较早“走出去”的水产企业之一。作为浙江省绿色企业,该公司主要经营水产食品精加工,逐步形成集生产、加工和贸易于一体的外向型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
“在‘走出去’过程中,面对各国税收协定、国外所得税收抵免等难题,由于各个国家的税率不同,导致公司面临的价格竞争和税务风险很大。税务机关及时介入,及时准确地辅导公司遇到的各种税收问题,有效降低了我们‘走出去’过程中的经营风险。”
据悉,下一步,舟山市国税局将深入进行税收调研,继续推动税收助力渔业发展,以“升级版企业+升级版产品+绿水青山”为目标,打响“绿色海洋健康产业”品牌,让舟山渔业呈现新格局,焕发新活力。(《中国税务报》2017年10月9日 03税务新闻版 陈恩慈 顾迎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