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17-12-25 信息来源:中国税务报 | |
今年12月初,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省乌镇举行。大会的主办地浙江,作为信息经济的“国字号”试验田,近年来聚焦数字经济,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正在崛起转型发展的“数字高地”。 要素集聚 打造信息产业“高地” 《2017年浙江省信息经济综合评价报告》显示,今年,浙江省信息经济发展指数为119.8%,信息产业对浙江基础设施、核心产业、个人应用、企业应用和政府应用等领域实现了全覆盖。人才、资金、企业和项目等核心要素的齐聚,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刚在杭州一家知名互联网企业办完入职手续的陈霞介绍说,与自己一批入职的同事中,来自北京和上海的不在少数。对互联网从业者来说,浙江有阿里巴巴、网易等互联网巨头企业,还有潜力巨大的海康威视、大华等物联网企业,就业吸引力已可与北上广比肩。 据统计,目前浙江对跨地区人才接纳程度高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跨地区人才流入率为46.6%,高出北京、上海20多个百分点,比广东高出5.7个百分点。省会杭州更是位居“2016中国大陆最宜创业城市排行榜”前列,人才净流入率全国第一。 资金、企业和项目等要素同样作用显著。举办全球互联网科技界年度盛会——云栖大会的云栖小镇,聚集了阿里云、英特尔等650家高精尖企业,云产业价值超过150亿元;宁波大数据产业基地甫开业就吸引了百度系及上下游大数据、人工智能等15家企业签约入驻…… 目前,浙江有国家和省级信息产业基地、园区40余个,省级信息经济示范区22个,信息经济类特色小镇21个,国家级“双创”基地8个,省级以上众创空间270个。 税收助力 产业发展增添动能 关于浙江信息产业蓬勃发展背后的深层次因素,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吴晓波分析说,与广东、江苏相比,浙江信息产业在战略制高点上更有优势:既在大数据、互联网金融、智慧物流和云计算等方面有强大的企业基础,又实行了灵活的政策。其中,税收改革和“放管服”政策积极效应的释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此,浙江信息产业龙头企业深有体会。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策划部总监万宁娜介绍说,近年来,包括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高新技术企业低税率和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低税率等税收优惠政策,为公司注入了强劲的创新研发动力。仅2016年,该公司就享受软件产品超税负退税4亿元,以及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所得税优惠减免3.6亿元。 创业企业杭州立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则充分感受到了税制改革给信息产业细分领域带来的影响。该公司董秘王聿文表示,营改增对抵扣链条的完善,为立动公司专注于信息网络技术业务提供了有利条件。 今年前三季度,营改增已累计为浙江增值税纳税人带来1383.8亿元的减税。大量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走上“专精”发展轨道。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114.4亿元,同比增长26.6%,为浙江信息产业发展构筑了良好环境。 近年来,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了浙江省科技创新以及产业、新动能和新商业模式的培育。特别是信息产业,在创新研发等方面获得的税收助力相当突出。2016年,全省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税额84.4亿元,5年内年均增长高达24.6%。 产业拉动 浙江经济“弯道超车” 全国首颗以县域命名的商业遥感卫星“德清一号”,将于明年一月发射进入太空。“十二五”以来,以“德清一号”卫星为代表的浙江地理信息行业,年均增长25%以上。其中,德清地理信息特色小镇财税收入连续3年翻番,今年预计将贡献税收4亿元,是浙江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以来捧出的一颗璀璨明珠。 作为浙江信息产业的“先发阵容”,电子商务是浙江的优势行业。目前,浙江不但拥有阿里巴巴等一批信息经济龙头企业,全省网络零售额在全国占比近三成,其创新的农村电子商务、国际电子商务等发展经验也领先全国。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网络零售8612.8亿元,同比增长35.9%。 近年来,浙江省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产业。今年前三季度,全省信息经济核心产业收入达10072亿元,同比增长22.6%,高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收入增速7.4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3454亿元,可比价同比增长15.9%,高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幅7.8个百分点。 信息经济成为浙江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今年前三季度,浙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958亿元,同比增长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产业对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高达17.1%。在全省信息产业重镇杭州,信息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更是超过50%。(《中国税务报》2017年12月25日 07经济版 万佳音) |